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思考的技術-讀書心得報告

一、書名:思考的技術

二、著著:大前研一

三、出版項:2006年12月18日115版/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四、頁數:351

五、內容大綱:

這本書主要是7個章節,及5篇推薦序與最後一部份大前研一的專訪,章節分為

第一章 切換思考的路徑

第二章 邏輯打動人心

第三章 洞悉本質的過程

第四章 非線性思考的建議

第五章 讓構想大量湧現

第六章 解讀五年後的商機

第七章 開拓者的思考

最後一部份是大前研一專訪"懶於求知的人沒有未來"


六、讀後心得:
這本書涵概許多面向,從日本內部經濟、銀行合併案、郵便局民營化,日本的教育方式,談到中國與台灣的關係,未來整個網路生活,無國界的經濟體,作者最主要表達的是"如何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如何訓練自己去培養思考的技術,能夠洞悉問題的本質才有可能開創新的格局,以新的角度創造財富或是解決問題。

作者談到不要把"假設當作結論","現象不等於原因",這一點是培養思考技術重要的破題方法,因為不從這一點切入我們是無法創造與訓練自己的思考邏輯,
談到如何找出問題的本質, 我們可以用"腦力激盪法",(或是作者談到的金字塔構法)及MECE的概念去釐清問題的問題,找出主要的問題本質後可以利用80/20 法則去解決主要問題創造顯見的效益,除此之外,科學的思考必須要有數字作基礎,所以作者當顧問時一定會傾聽現場的聲音而不是只相信公司現成的統計數字(因為雖然有公司的統計數字,可是公司還是發生問題,所以真正的問題躲在背後) ,找到問題的本質外且使用數字當佐證基礎並需要說服高層實行解決方案(有數字基礎才有說服力),重要是要讓公司高層一次只面對一個問題去解決而不是全方面解決(全方面是一個不切實際且是失焦的解決方式),並定期追蹤進度。不過這一點就是需要"執行力"的貫徹,此外在文中提到在職場上要高兩層去看問題,如果讀者可以從平常訓練起,是很好的思考訓練。

另一方面提到演說或說服的技巧上,要以對方能理解的順序為重點,演說的準備重點就像演奏樂器一樣,要能不看稿子流暢的說出來,提案報告上每一頁有一個結論。而談到優良企業方面有幾個觀點值得參考,一個是"不要讓公司成為同質人的聚會"(如此公司才有不同的聲音與看法出現),
"對事不對人"(公司有包容的氣氛),重要的是能夠"否定自已"(不會固步自封),這一點跟中國智慧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可說是相互輝印的。

作者強調要利用思考的技術去跳脫以常識為基礎的思考模式,在第四章"非線性思考的建議"提到在"新經濟的世界中(利用網路為基礎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不要套用過去的常識,而是觀察現在所發生的各種事情",他提到日本教育填壓式的方法是無法適用在現今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世界,這一點同時對身為父母是需要思考的,我們應該要如何培養孩童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思考模式。而作者提到"現在的學校是破壞人腦的兇器",這一點倒是過重,因為有良好的基礎教育才可能有足夠的力量去創造發明新的事物。

之後,作者提到如何讓構想大量湧現的方法中,提到"新構想"不是突發奇想,而是抱著疑問並提出假設與驗證才能產出可行的"新構想",建議大家多接觸不同的事物與結交否定意見的朋友,這樣有助於幫忙產生新構想與我們辨證我們的思考結果。在最後的兩章中,作者提供要如何具備預知性的能力,就是先分解功能再進行思考,針對一件事物分解功能,觀察現實狀況與變化,提出假設與可行方案,才能培養出預知性且可能可以讓自己發展新事業,同時他也提出創意成功模式的四個要素:1.事業領域的定義必須明確 2.分析現狀進而推論未來的方向,針對因果關係來設立簡潔而具論點的假說 3.針對自己應選擇的方向,既使出現幾個可能的選擇,也應該專注其一。(聚焦) 4.不能忘記基本假設,排除掉已發生變化的情形而不偏離原則,最後一章,大前鼓勵讀者朝著新大陸(網路時代)並為自己創造新的商機與機會。

七、評語:
大前研一是位有點臭屁也蠻會在文章中廣告自己著作的作者,不過書中的思考模式與個案討論,確實發人省思,有些個案跟台灣的現狀也有異曲同工的感覺,
我想,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邏輯思考的模式是現在知識工作者所必備的技能之一,不過除了邏輯能力外,解決問題有時後還需要政治力的運用,這一點讀者還是需要注意的。

八、附註:

沒有留言: